九成人認為房價不會跌,這就是最大的國情!

九成人認為房價不會跌,這就是最大的國情!

東方財經網 2017-09-13 23:59:25 來源:

 撰文丨凱風(本文轉自房屋屋,ID:its-home,不代表地產情報站立場,已獲授權,歡迎關注)

每逢暴漲尾期,房價上漲還是下跌,總會引發無數爭論。

其實,在一個投機性泛濫的市場里,衡量樓市冷熱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指標,那就是市場情緒。換句話說,有多少人相信房價會跌,又有多少人相信房價會漲,這是判斷行情再簡單不過的指標。

央行每季度都會公布一份城鎮儲戶調查報告,其中涉及居民對於下一季度的房價預期,我們梳理了過去兩年的房價預測數據,來告訴你,為何在中國房價上漲容易下跌難。

不久前,央行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城鎮儲戶調查問卷。根據該調查,僅有9.6%的居民認為房價會下跌,而在今年年初時,這一数字還是10.6%,更早的2015年第一季度,這一数字是17.6%。

短短兩年時間,相信房價會下跌的居民比例,從17.6%降低到9.6%,降幅接近一半。其實,即便在樓市哀鴻遍野的2015年初,相信房價會持續下跌的也只有17.6%,也不到兩成。如今又進一步收縮,看空的人真正成了市場上的少數派。

要知道,這其間,還有層出不窮的樓市調控手段出台。2016年10月十多個城市同時出台限購限貸等措施,隨後又逐步升級為限購限貸限價的組合拳,2017年,接近40個城市又出台了新購住房2-10年禁賣的新政策,再加上銀行變相提高貸款利率……樓市政策真可謂“史上最嚴”。

然而這一系列層層升級的政策,並未逆轉市場的預期。相反,有意思的是,每逢新政策出台,都會引發一場徹夜的搶房大戰。限購政策出台之前的網簽熱、離婚熱,都是這種情景的真實寫照。

這恐怕就是最真實的市場情緒,也是再現實不過的國情。

要知道,這還是一向被詬病在真實性上存疑的官方數據,如果放在門戶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里調查,看漲與看跌的比例恐怕會更加懸殊。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

往近了說,這兩年從一二線到三四線的普漲,讓幾乎所有居民都接受了房價持續上漲的現實。要知道,就在一兩年前,各地都還在忙着去庫存,幾乎所有城市都鬆綁了限購、放鬆了首付、寬鬆了貸款,甚至還有地方發文發財政補貼呼籲农民工來接盤。

沒想到的是,一轉眼間滄海桑田,庫存突然變得緊張,限購又集體回到了公眾視野,賣不掉的房子突然成了搶手房,而且價格越高搶的越激烈。在部分一二線城市,一度還出現恐慌式搶房,業主坐地起價,一夜反價十萬甚至幾十萬的比比皆是,業主彼此之間互相競價,不斷抬高房價的上限,唯恐即將到手的財富被別人搶走一樣。

往遠了說,從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房子就成了經濟中彌足重要的一部分,成了經濟發展難以割捨的重要支柱,成了地方政府愛不釋手的土地財政來源,也成了讓所有國民都犹如吃了鴉片般興奮的財富增值來源。

另一方面,房地產具有金融屬性。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有一到兩成的自有資金,套取大量的銀行貸款,來完成擊鼓傳花的槓桿遊戲,放大的槓桿讓房企賺的盆滿缽滿,也讓風險轉移到了整個金融體系。對於居民來說,用兩到三成的首付貸款買房,這就無形之中讓居民加了槓桿,隨着房價不斷暴漲,槓桿也在不斷膨脹,風險也在不斷鬱積。

正是在這種利益與金融風險的雙重捆綁下,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而政府也不得不在背後為其提供剛性擔保。既擔心房價過度暴漲,又擔心房價下跌,所有的政策都在這兩極之間搖擺。

2008年房價大跌之下,四萬億橫空出世,接着就有了2009年的大漲;2014年樓市低迷時,去庫存席捲而來,接着就就有了2016年以來的大暴漲。

大多數人也正是看到這種無形之中存在的剛性擔保,才敢於在房地產市場里不斷放大槓桿。如果冒險的代價不過是政府來收拾殘局,那麼冒一下險又有什麼問題?

剛性擔保不是個新名詞,與此對應的概念叫做“剛性泡沫”。剛性泡沫有馬太效應,擔保越來越多,國民的預期就越來越高,以至於到了最後,無論是調控還是表態,都不再有人信。

與此同時,所有購房者都形成了“能漲不能跌”的信念。房價一旦出現局部調整,拉橫幅、砸盤、退房就會成為時代變調三部曲,這在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的樓市裡都不是新鮮事。

一邊是“一二線城市永遠漲”的強預期,一邊是“房價能漲不能跌”的信念,綁架與自我綁架,將房價推得越來越高。

  聲明:轉載上述內容屬於廣告或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東方財經網的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其他文章推薦】

※找尋專業台北室內設計平台

※常見的地板裝潢種類有哪些

沙發換皮省更多,延長老沙發壽命!

※如何選擇適合環境的地板裝潢材料

※小坪數也能打造幸福空間

除商品住宅外 土地審批權下放至區

除商品住宅外 土地審批權下放至區

東方財經網 2017-09-15 22:35:42 來源:

破解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瓶頸,深圳強區放權

今後,除商品住宅(含安居型商品房)用地外的土地招拍掛供應方案及其農轉用實施方案審批等原本由深圳市行使的職權,將調整至區(含新區管理機構)。9月13日,深圳最新一期公報發布了《深圳市關於深化規劃國土體制機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定》),並從即日起實施。

“深化規劃國土體制機制改革”是深圳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定》的出台,有利於加快轉變職能和深化“強區放權”改革,加快破解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等瓶頸制約,加快構建“科學高效、規範透明、多元參与、合作共治”的國土規劃治理體系,併為各區承接土地管理事權提供法律支撐。

根據■定》,原由市行使的“除商品住宅(含安居型商品房)用地,土地招拍掛供應方案及其農用地轉用實施方案審批”,以及“以劃撥或者協議方式供應的建設用地(含城市更新項目)及其農用地轉用實施方案審批”職權調整至區(含新區管理機構,下同)行使。但國有儲備土地上安排的留用土地、征地返還用地、搬遷安置用地,市未交由區審批的市投市建項目用地,以及市另有規定的除外。

市規劃國土委每半年將各區上述審批情況匯總後報告市,而建設用地的批后監管(含閑置土地處置)由區負責。

另一方面,原由市規劃國土委及其派出機構行使的“土地整備項目在國有儲備土地外安排且尚未落實的留用土地、征地返還用地、搬遷安置用地,涉及未制定法定圖則地區或者需要對法定圖則強制性內容進行調整的規劃報審”“臨時用地和臨時建築的審批(含臨時用地規劃許可證辦理、臨時使用土地合同簽訂、土地復墾管理和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等)”,以及“探礦權人與採礦權人之間勘查作業區範圍和礦區範圍爭議的裁決”職權也調整至區及其職能部門行使。

此外,■定》明確了區及其職能部門具體辦理承接職權的行政複議、訴訟、信訪維穩及信息公開等事宜。市規劃國土委派出機構依法負責轄區內城市規劃、土地、房地產、測繪、地礦及地名的行政管理,依法負責轄區內房地產、測繪、地礦及地名的行政執法。(記者/張瑋)

  (作者:張瑋)  (出處:南方日報 2017年09月14日)

  聲明:轉載上述內容屬於廣告或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東方財經網的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負。

【其他文章推薦】

※找尋專業台北室內設計平台

※常見的地板裝潢種類有哪些

沙發換皮省更多,延長老沙發壽命!

※如何選擇適合環境的地板裝潢材料

※小坪數也能打造幸福空間